金乡

来自我们的心声
时间: 2019-04-12 点击数:8102 字体: 作者:系统管理员
2个月的门诊出诊即将结束了,望着中秋的这轮明月,回想起这段时间里发生在眼前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自主心生畏惧,可以坦白的讲,我是幸运的,多少次我都与人人生畏的“家属找事”擦肩而过,但从病人角度来讲,换位思考一下:为他们没有得到高质量、明确而及时的就诊,我内心深感愧疚。虽然没有对患者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和延误他们的治疗,单从诊疗与医患沟通方面来讲,我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09年刚参加工作的我,像大多数刚毕业就业的学生一样,满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那份执着向往与热情,投身于医院与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为此付出了自己4年的青春和汗水,我从未后悔过,因为医院培养了我。同样也磨练了自己的性格,使我在这4年时间里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临床诊疗技能,医院相信我有能力有资格胜任门诊出诊的工作,我从未因此而骄傲自大过。伴随着先进医疗模式的巨大转变,高端新型的诊疗服务参与市场竞争,这个时代需要更高的医疗水平,患者需要更满意的诊疗服务,我感觉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医患关系处于有史以来的“冰点”时期,甚至到了磨刀霍霍的境地,事实早已证明,医疗工作是一个极高危行业,医疗纠纷就像埋在我们身边的一颗地雷,你一步走错了,就会立即引爆。医院高额的经济处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说,还要名誉扫地,像我这样年轻没有承担能力的医务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伤害。如履薄冰的日子,有限的休息时间,微薄的收入,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开始担忧,我不得不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如此卖力的去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医生?慢慢的我开始意识到: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并积累经验,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会艺术性的沟通技巧,注重自身修养及提升医德水平,我渴望自己能力与技术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自己,拯救自己的生活。
 
  2个月的门诊出诊让我明白了很多,没有太多深刻华丽的语言来形容自己复杂的心情,只能说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给了我一个错综复杂的心态。下面仅用几个真实的例子来与大家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希望兄弟们借鉴也好,另辟新径也罢,总之不要再踏上那颗地雷。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我最头痛的就是急诊夜班,把它形容为一个充满血腥与危机四伏的场面一点也不夸张,经常让我们招架不住。醉酒滋事者,三无者,车祸纠纷者,昏迷原因待查者,腹痛原因待查者,更有甚者就是无事生非者。一个夜班下来,就像经历了一场战斗,胜者少,败者多。那晚120送来一位因车祸受伤患者,家属及肇事方来了30几口子人,一下挤满了我的诊室,双方你一句我一句埋怨,火药味极浓,大战一触即发。我迅速为患者查体,确定患者仅右小腿外伤,为其开具DR检查,结果证实为:右小腿软组织挫伤。我建议住院观察,为其开具住院票后,家属才散去。我松了一口气。10分钟后,家属返回我的就诊室,反复问我一个问题:患者到底伤的重不重?在得知根据其病情需要住院观察的答复后离开。30分钟后再次返回我的诊室,这次没有肇事方在场,患者要求修改病历,把“车祸”改成“自己摔伤”。哦,很明显,患者已经得到了肇事者的赔偿,再想骗取新农合30%的报销(外伤住院有第三方的新农合不报销)。我书写的门诊病历成了绊脚石,只有为其修改病历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修改病历违背客观事实,违反医疗文书书写规定,在新农合资金医院垫付的情况下直接损害医院的利益,我直言拒绝为其修改门诊病历。家属无奈离去。
 
  事情还没有结束,家属又找来医院的一位“熟人”,让我帮个人情。我直言拒绝,要改病历可以,必须经过医务科同意。10分钟后,家属携患者第四次来到我的诊室,拿了一本空白病历还挂了号,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住院,自己摔的!悲哀啊,我怎么这么倒霉,躺着也中枪。不能急、更不能骂,因为我面对的是患者,始终坚持我自己的原则,我相信我没有错!下面发生的事情可想而知,“你是什么狗屁大夫?!什么医德?投诉你,等着吧!、、、、”家属愤然离去。
 
  让我痛心的不是家属的无理谩骂,而是那位同事的报复心理,真是可悲,可恨!真没想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特殊时期,医务人员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尚举步维艰,竟有人内讧,背后使坏。病人修改病历、补病历是常有的事情,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在书写病历时事先告知患者,强调已经书写好的病历不能修改,即使患者再来找,我相信我们也是有理由拒绝他们的。
 
  值班时常遇到我们不专业的问题,比如跟骨骨折,足正斜位DR提示跟骨骨折可疑,从片子上看没有明显的骨折线,考虑应该问题不大,即使骨折也可能为裂纹骨折,石膏外固定治疗是可以的。记得一位骨科的朋友告诉我,在不确定骨折类型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为患者打石膏,因为其固定时间长,有一定的技巧。为预防意外,我电话质询了一下放射科的值班医师怎样才能确定跟骨骨折,他告诉我可以做跟骨轴位和侧位片,与家属沟通后,家属虽有不解,但还是不情愿的去做了,结果证实为跟骨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我差点为其打石膏固定。那个悬啊!
 
  这个教训告诉我,不专业的、吃不准的问题一定要请专业的医师会诊,势必取得良好的的治疗效果,同时自己也积累了诊疗经验。但并不是时时都有专家上班,或者住院病房的值班医师也不情愿帮这个忙,记住不要认为在病历上写上:建议住院(拒绝)、院外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明日请专家会诊。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山东卫生第21期有一医疗纠纷:某医院的值班医师根据DR检查未诊断出骨折来,于是建议患者住院观察,患者拒绝,该医师就在病历上写了上述的一段话,还让患者签了字。但是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时,医生根据这张DR片诊断出了明显骨折存在。于是初诊的值班医师被告上法庭,结果患者胜诉。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所以该收住院的原则上还是要住院处理,拒绝的除签字外,还要尽到告知义务并及时申请会诊,告知院外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病情变化时需要及时就诊等,很明显,那位医师没有做到。
 
  尊重患者的选择。逆向的接受不失为解决矛盾的办法。
  一车祸患者被推到急诊室,家属急冲冲的要求给他做全身CT检查。我一愣,全身CT是什么检查?就问患者伤哪儿了,患者说伤到腰椎了,我告知他不如先行个腰椎DR检查,确定具体部位后再行CT或者MIR。家属强烈要求行全身CT检查,我没有听从,结果被家属骂了个狗血喷头。我就不明白了,这和我有没有医德有啥关系?后来,同事告诉我,颅脑CT、上中下腹部CT、盆腔CT、胸部CT就是家属所谓的全身CT!他们愿意做,你就告诉他们,辐射很大,如果患者不怕,病情允许,你就从了吧!
 
  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某日门诊手术室,来了一位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要求手术治疗,可我不是骨科专业医师,对本病认识局限在课本上,根本没做过这样的手术,于是给患者预约日期,等骨科大夫上门手时再来。患者立刻就恼了: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个小手术,来了好几趟了,做不了!?这医院还开不开啦!我不知道患者所谓来好几趟了是否属实,尽管我做不了这个手术,但是我可以尽力去帮助他。于是我联系了骨科医师,这个手术很快就做完了,患者很高兴,我也因此增加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尊重生命,无愧于心。
 
  急诊夜班经常收到三无患者,大多数为外伤、酗酒、昏迷患者,面对这样棘手的患者我们根本无法询问病史,获得有利于诊疗的确切信息,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当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不应该因其无家属协助和治疗经费问题而延缓对其的治疗,我们在没有掌握他们的病情和进展情况下,应该重视他们,因为这样的病人是“高危人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生命在我们眼里都是平等的,尊重生命,无愧于心,也见证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
 
  当遇到这样的病人,首先要判断有无生命体征,寻找最直接的病因,是酒精中毒还是外伤导致重要脏器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病情,对无生命体征者,不要急于辅助检查,要立刻进行抢救,做好抢救记录,这才是首要的。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我们可以直接开具辅助检查,不要因为无治疗经费而排斥了腹部CT、胸部CT,颅脑CT等检查,因为这些检查对于我们在第一时间诊断病情提供了重要依据。下面就是病人是否要收住院了,如果病人符合入院标准,或者我们认为应该住院的,什么也不要考虑,一定将其收住院,因为急诊条件和人力有限,我们还要接诊新的病人,无暇对患者进行监护。对收住院的三无患者,我们无需陪送,急诊和保安安排有专门的护送人员,我们可以安心的坐诊。对有手术体征的患者,尽可能在急诊完善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试验、阑尾彩超、腹部颅脑CT等),节省术前准备时间。特殊情况可及时向总值班室汇报。
 
  我同样希望病房值班医师能理解急诊医师的心情,不要急于告知患者:这样的病情不需要住院!更多的应该关注患者的治疗,解决患者的问题,而不应该把矛头指向急诊医师。把病人收住院,有时候不一定符合标准,但根据患者特殊情况,这样那样的问题,换做是你同样也应该这样做。某日急诊夜班,我无奈之下甚至把一个病房以“不是本科疾病”为由拒收的病重患者留在急诊留观室观察一晚上!(患者拒绝入住ICU、拒绝转院)8小时的风险,我多么渴望天亮,平生第一次如此渴望,渴望那个朝霞满天的太阳升起!医院是一个整体,科室之间应该加强团结,同事之间应该相互协助,不应局限于科室的小利益,因患者病重惧怕治疗风险而推诿患者置身于事外,甚至为别人设局,看他人的笑话,你我都不是傻瓜,耍一点小聪明得一时快乐,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你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医院正处于勇创三乙的关键时期,我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能为医院出一份力,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当我走出医院,遇到亲人和朋友,告诉他们我在金乡县人民医院工作,他们无不羡慕至极,我明白他们在羡慕着什么。沉迷于生活和娱乐,而忽略了身上的重担忘记了自己的压力,就没有了向上的动力,通过参观普外二科在院外知名专家指导下开展的经典微创手术,一切琐事都烟消云散,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我们是年轻,但我们有老师教我们,有医院在培养着我们,记得书记为了激励我们曾讲过:我们也年轻过!医无功底,何以为医?医到极致,就是境。所有的大师,都是从工匠开始,不经走路的过程,一定会摔跤,踏踏实实做好住院医师,才可能成为大师!
 
                                               (普外二科  张洪贞)